从120美元到1亿美元,巴菲特如何挣到第一桶金?

[编者案:本文转自身边的经济学。仅作学习交流之用。转发并不表示我们完全认同其观点。读者应自行做出独立判断。]

网络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hwdXgC-im1u8NghozH5Eg

 

格伦·阿诺德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幸福的努力过程,就是将一手不够好的牌,渐渐换成一手好牌的过程。


今年已89岁的巴菲特,实际上他的名气大幅飙升大约发生在65岁以后,近一二十年以来,每当他做出重大投资,例如IBM、苹果、美国银行等投资案例,各种细节都会被媒体挖掘的纤毫毕现、展露无遗,令大家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他早期的投资案例,却记录不多,大众知之甚少,原因也很简——当年有谁知道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将来能成大事呢?以下,Enjoy:

 

01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成为投资者,而非投机者?


这是沃伦•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


在金融市场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这件事,这令人十分震惊。


对于这一点的清晰思考,可以令一个股票投资人走上这样的道路:更少的风险,更少的失误,积累长期的财富—这是一条慢慢致富的道路。


我会从巴菲特早期的投资案例着手,解释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回顾巴菲特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投资组合,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和鼓励。


1、孩童时代


1930年8月,巴菲特出生了,当时华尔街刚经历了1929年的大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大萧条。巴菲特的父亲是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一名股票经纪人,一度还当选了国会议员。


他们的家境并不宽裕,但在大萧条期间尚可勉强度日,这都得益于典型的“中西部家庭”团结互助的传统。但年轻聪明的巴菲特并不甘于贫困,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富有!


从少年时代开始,巴菲特就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赚钱方式。他捡高尔夫球场遗落的球,然后出售(甚至发展到后来,还找来一个朋友一起干这项事业);他批发来整箱的可口可乐,然后分拆开来,一罐一罐出售;他买了一辆二手的劳斯莱斯,用于出租赚钱。


理发店里的弹球机项目,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他买来弹球机,安装在理发店里,有了收入之后,会分一部分给理发师。而送报纸是巴菲特最赚钱的工作,他送的是《华盛顿邮报》。在他们的家搬到华盛顿之后,小巴菲特每天会在上学之前完成三份报纸的投递任务。


通过各种途径的积极努力,巴菲特在少年时代就攒下了不少钱。15岁时,他就能拿出1200美元,买下一个距离奥马哈70英里的占地42英亩的农场,由此大赚一笔(五年之后,该农场以2倍的价格出售)。


 


2、第一只股票


早在11岁时,巴菲特就已经攒下了120美元—这是他开源节流、省吃俭用的成果。他拿出这些积蓄,与姐姐多丽丝合资,购买了6股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自己拥有其中的3股,3股的成本为114.75美元。


到了6月份,这只股票的价格从38.25美元跌到27美元。巴菲特此时感到十分内疚,因为是他说服了姐姐相信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买了股票。巴菲特对信任他的人所具有的这种责任感,对我们理解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待其合伙人,以及后来对待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态度非常重要。


幸运的是,城市服务优先股的股价后来反弹到了40美元,巴菲特终于可以获利卖出了,最终每股赚了1.75美元。


3、大学时光


17岁时,巴菲特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录取。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不确定是否应该继续学业,他自问在这里学习有什么意义。他从6岁开始做生意,已经有了不菲的收入,现在继续大学的学业只会拖延他事业发展的进程,他相信自己比大学里的教授更明白如何经营一家企业。


大学课程对他而言轻而易举,他在沃顿商学院待了两年,同时兼顾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他没有完成沃顿的全部学业,而是中途转学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因为这所大学离家更近。


4、像投机者一样追逐股票


巴菲特仍然痴迷于赚钱,在他的生活中赚钱这件事总是优先于学业。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六个郡雇用报童进行报纸投送业务、搜集旧高尔夫球再出售,他还在J.C.彭尼百货公司(J.C.Penney)做过销售员。


到了1949年,巴菲特积累的财富达到了9800美元。这个阶段,他对于炒股票非常着迷。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炒股方法,从图表分析到数字分析,以及碎股交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曾经也是一个投机者。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巴菲特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这就像是上天的启示!巴菲特迫不及待地要前往哥伦比亚商学院,追随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学习他们设计并主持的课程。


1950年秋季,巴菲特入学。1951年夏天,巴菲特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这段求学的过程中,他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价值投资的奠基之父设计的课程中。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原理开始被巴菲特运用在选股上。


 


02


1941~1978年这段时期,是巴菲特发展并磨砺投资哲学的成型期,这使他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如虎添翼。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巴菲特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犯错。可贵的是,他从错误中修正,甚至将失败的决策逆转为获利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杰作。


1962年他以7.5美元/股买入伯克希尔起,到如今股价31万美元,可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日前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是,巴菲特公司一个持股超过20年的机构投资者卖出了伯克希尔股票,该基金负责人指出巴菲特过去十年表现不佳(2009~2019年,伯克希尔股价上涨323%,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334%),对其手握巨资、坐失良机、回购不足、跑输大盘,表示不满。


当前伯克希尔市值约为5100亿美元,根据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持有现金达到122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6年一季度时,还只有583亿美元。近年,伯克希尔手中积累的现金数量越来越惊人,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热议,有人推测这是巴菲特不看好后市,也有人认为巴菲特是廉颇老矣。


对于这种现象,用巴菲特自己多年前的话讲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是主意比资金多,现在是资金比主意多。


1969年在结束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给所有投资人两个选择:取回现金,或转为伯克希尔股票。以事后诸葛亮式的聪明来看,当然是选择伯克希尔股票,但回到当初看,伯克希尔所拥有的就是一堆日渐衰败的纺织业务、一家小镇上的小型保险公司、一家小银行、一家小型报纸以及一两个小型企业。总之,当年的巴菲特手中并非一手好牌,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多次提到的观点:事后都易,当下最难。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幸福的努力过程,就是将一手不够好的牌渐渐换成一手好牌的过程。巴菲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人们都知道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的原因是股市过热。实际上,这仅仅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当时巴菲特合伙公司掌控的资金已达到1亿美元之巨,越来越难以为这么多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也就是说,在解散合伙公司、拿回属于自己的2650万美元时,巴菲特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从现在起,我不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钱了!”


 


03


自1941年开始,11岁的巴菲特以120美元起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用了整整37年的时间,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


如今巴菲特依旧宝刀未老,年复一年地为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创造着数以百亿计美元的价值(注:2019年上半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利润为359亿美元)。只是,动辄数十亿美元、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大手笔,让普通人看来只能是望洋兴叹,心中暗自慨叹:“没那么多钱啊!”


巴菲特在人生早期没有关于股票投资的概念,在选择企业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中,他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一路走来,巴菲特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犯过很多错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胜利总是伴随着失败。当人们知道一个最终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也会犯错,这或许是一种安慰,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自己遭受的挫折。


实际上,认为投资者必须在所有的时候都表现完美、永不犯错是最大的错误。从心理层面而言,投资者应该做好犯错以及遭受打击的准备,并坚信自己能够东山再起。每个人都应该牢记,我们能够从他人以及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我认为,从巴菲特的失败案例中学习经验,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还好有一本书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向我们展示了巴菲特从120美元开始,如何几千、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一百万、几百万……一步一步,直至买下伯克希尔建立一个投资帝国的历程。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巴菲特从1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的每一个案例,可模仿性和含金量都远远超过后期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ssl

版权  © 2024 , Beacon Securities Insititute Inc.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