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美联储无限量大“放水”,量化宽松到底是什么?

[编者案:本文转自身边的经济学。仅作学习交流之用。转发并不表示我们完全认同其观点。读者应自行做出独立判断。]

网络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zAFqTrPIct2gXV8OyLz0w

 

昨夜,美联储在美股开盘前又紧急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个重磅武器。没有上限的开放式量化宽松!直白点,就是想撒多少钱就撒多少钱。

 

这样的画面太熟悉了。从3月3日,到3月23日。21天,美联储一直在疯狂撒钱。一次次见证历史,一次次祭出“王炸”,但美股还是往下滑。23日美股收盘,道指跌3.04%,报18591.93点;纳指跌0.27%,报6860.67点;标普500指数跌或2.93%,报2237.40点。

 

至此,道指和标普500指数都抹去特朗普上任以来所有涨幅,创下三年多来新低。美联储无限量“放水”大招难挽美股颓势,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依旧。美联储究竟如何运作?量化宽松到底是什么?以下Enjoy:

 

迪恩·卡尔兰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


01

美联储是如何运作的?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国家都有自己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负责管理国家的货币供给并协调银行系统以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的最终机构。在美国,其中央银行就是美联储。像其他所有央行一样,美联储有两个主要职能:管控货币供给;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中央银行不是政府的金融部门。


在美国,政府的金融活动(收缴税负、支付账款、发行债务以及对国家金融进行宏观调控)是由财政部来执行的。美联储负责决定应当印制多少实体货币,但是印刷本身是由财政部的铸币局来完成的。


简短而言,财政部负责执行财政政策,而美联储负责货币政策的执行。正式来说,货币政策由通过中央银行管理货币供给以追求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系列对策组成。


因此,央行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管控货币供给。


美联储是如何组织的?


这个被我们称作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或简称美联储的机构,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联邦储备系统由12个地区银行和一个7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构成,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由7人组成的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以及其他职员,负责整个联邦储备系统的治理。


支持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是分散在美国各主要大城市的12家美联储地区分行。这12家地区分行传递和执行中央银行每天的事务。下辖的是下属成员银行,这些下属成员银行涵盖了美国的大部分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成员并遵守美联储的相关规定。


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由金融界、银行界及货币政策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由美国总统任命并通过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另外,美国总统任命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中的一人担任任期4年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主席也许算不上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岗位之一,但确实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岗位之一。


美联储主席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的直接控制权。各地的美联储分行,按其所属地区都分别有一个行长。各地的行长通常是从当地银行或商业领域中选举出来的。他们负责监察所在地区下属成员银行的日常交易活动,同时包括监管并执行货币政策。


除此之外,12家联储地区分行行长中的5个供职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这些地区行长中的4人轮流任职,而联储纽约地区分行的行长一直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这种安排强调了纽约都市圈的金融产业对全国货币及金融政策的重要意义。5名联储地方分行行长加上7名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的委员构成了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加起来总共是12名成员)。


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进行政策决策的最重要主体。它对设定货币政策的整体方向及引导货币供给负全部责任。


你会发现作为一个政府代理机构,美联储与政府其他部分的联系极少。虽然是由政府任命,但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的委员有任期较长的保障,这样有助于他们的政治独立性。赋予美联储较大的政治独立性意味着,美联储的管理者不会受到政治压力的胁迫。


举例来说,美联储的独立性降低了它仅仅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还债压力而扩大货币供给的可能性。另外,当人们知道美联储管理者是技术专家而非政客的时候,他们将对美元的稳定性更加有信心。

 


美联储怎样制定政策?


调控货币政策以使其有利于整个国家,确切来讲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美联储具有双重职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重目标。双重目标的第一层是确保价格稳定,第二层是要保证充分就业。


大部分人在提到货币政策时想到的都是第一重使命。它包括维持一个满足经济体需求的稳定货币供给,与此同时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对很多中央银行而言,这就是其货币政策使命的全部。


举例而言,保证物价水平的稳定性就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唯一使命,欧洲中央银行管理着欧洲绝大部分地区的货币政策。然而在美国,除此之外美联储还被赋予了保障充分就业的目标。


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第二重使命要求美联储通过行使权力以确保美国经济体系强健运行。


为了完成其双重目标,美联储需要管控货币供给。美联储在调控货币供给的时候有好几种不同的方法和选择。在这部分中,我们将了解美联储用以传导货币政策的三种传统方法。这些工具从最不常见的到最普遍的分别是准备金要求、贴现窗口以及公开市场操作。


1.准备金要求。


美联储最有力的政策工具是调控准备金要求,对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应作为准备金留存的最小比例的规定。这项工具能起到深远的作用,所以政策制定者会小心翼翼地使用它。


你也许会意识到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会影响经济体中可用的货币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体中会发生多少借贷。如果美联储愿意,它甚至可以同时取消所有银行的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代之以要求银行保留100%的存款作为准备金,但通常来说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2.贴现窗口。


美联储的第二个工具是贴现窗口。贴现窗口是一个允许任何一家银行向联储借用准备金的借款工具。这类贷款的利率被称为贴现率。贴现窗口是美联储用来提供市场流动性以及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一个主要工具之一。当银行陷入困境的时候(比如说发生了银行挤兑),贴现窗口能够成为应急资金的可靠来源。


3.公开市场操作。


最后在美联储的传统工具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向公开(公共的)市场中的商业银行销售政府债券或从其手中购买政府债券。这些交易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当联储想要增加货币供给时,它可以从与其进行交易的一个大银行手中购买债券。美联储用其储备支付这些购买,它还可以进行更多的贷款或购买更多债券,从而创造货币。


另一方面,如果美联储想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它将售出债券,接受储备支付。通过这种操作,美联储有效地收回了它所接收的货币,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中基础货币的存量。

 


02

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要理解为什么美联储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如此强大,我们需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内在机制。


一些经济学家被称为货币主义者,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货币政策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价格将随货币供给的升降进行调整,不会引起总体经济产出的任何变化(因此货币主义者说,“货币是中性的”)。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至少在短期内,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控制能够抑制经济衰退并缓解经济过热。但它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呢?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经济。利率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借贷的吸引力,并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当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它改变了货币供求的平衡。如果“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字眼让你想起我们之前经常使用的供求曲线所描述的货币市场,那么,你就步入正轨了。


1.货币需求。


经济学家用流动性这一术语来描述将资产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根据定义,现金是流动性最高的,支票账户的流动性近似于现金。我们需要用现金以及便于访问的银行账户来满足日常的消费需求。换句话说,我们有一个流动性偏好。


政府债券,相对而言,流动性则不太强。它们需要被出售以转换为用于消费的现金。当然,政府债券相比现金有一个重要优势:它们能赚取利息。增加的利息弥补了流动性的不足。


因此,当政府债券的利率水平较高时,大多数人都会尝试持有更多的债券和更少的现金。而当债券利率下降时,债券的优势随之下降,这将使现金更具吸引力。如果你不能通过持有债券赚得较多的利息,那么你不如将货币以现金或其他更具流动性的方式来保存。这种关系是流动性偏好模型的中心思想,它解释了人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是利率的函数。在这个模型中,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呈现了利率水平与货币需求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整体而言,这意味着在利率很高时人们并不需要太多货币,但随着利率的下降,货币需求将越来越大。由利率变化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变化可表示为沿着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下降,沿曲线向左移动;当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上升,沿曲线右移。


并非所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有些因素引起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就是一个这样的因素。今天美国的货币需求要比50年以前高得多,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比从前贵得多。较高的价格意味着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货币需求更高,也就意味着每个利率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更大。货币需求量的上升由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来呈现。


实际GDP的增长对货币需求产生类似的结果:售出更多的物品与服务意味着购买它们所需的货币也就更多。当然,实际GDP的下降将产生相反的效果:随着经济总体中的活动减少,对货币的需求也减少。除了这些经济因素,技术进步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举例来说,信用卡的使用越发简单、ATM机的可用性更高都将减少货币需求。有了这些工具,在任何时候人们需要随身携带以满足其日常购买的现金都会变得更少。


2.货币供给。


在简单版本的流动性偏好模型中,货币供给被认为是由美联储设定的:不考虑利率,联储会确保经济体中总货币供应量恒定。如图22-4所示,这意味着在流动性偏好模型中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这同样表明,改变货币供给的唯一方法是美联储出于政策原因需要这样做。


0325-1

虽然这个简单的模型假定美联储可以完全控制供给曲线,然而在现实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具有多种来源。根据模型目前所设定的,美联储决定硬通货的供应量,银行通过货币乘数决定最终将在基础货币基础上创造出多少货币。


任何增加货币供给的举动将使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这些行动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降低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与此相对,任何减少货币供给的举动将导致曲线左移。你在图22-5中能够看到,货币供给的变化会提高或降低利率。


0325-2


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明货币需求是关于利率的函数。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量较小,但随着利率的下降,人们的需求将会增加。


流动性偏好模型解释了美联储的行动将如何改变利率。美联储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使利率下降,或者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使利率上升。


03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但是美联储为什么要关心利率?答案就是利率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进行的许多大型采购(买房子、汽车或昂贵的设备)都是通过我们借来的贷款购买的。同样,企业借款进行投资也必须支付由利率决定的价格。


1.扩张性货币政策。


利率变化会影响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利率下降后购买大件商品时,消费将增加。较低的利率使借钱的成本降低,存钱的回报降低。于是人们会以消费取代存款,进一步增加总需求中的消费部分。


举例来说,假设经济正处于衰退之中。总需求低迷,经济处于以产出衰退与价格低廉为标志的短期均衡中。美联储知道较低的利率将刺激借贷与消费的增加,使需求曲线右移。美联储主席宣布,美联储将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因此,美联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给。这一措施被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一个更低的利率是采取该行动的结果。


如上所述,低利率刺激借贷和消费,并抑制储蓄。随着消费支出与投资的增加,总需求上涨,总需求曲线右移。最终的效果与我们在第21章中讨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是相同的:价格与产出均增加,以助于走出经济衰退。


2.紧缩性货币政策。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如2006年的房地产泡沫时期,美联储应该怎样做呢?由于经济体现金充裕,总需求曲线有右移的趋势,价格水平较高,同时产出水平同样很高,这使得在该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决定稍显困难。


一方面,强劲的经济活动显然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这可能意味着经济体的过度运行。当短期产出超出长期均衡时,价格水平将不可避免地上升。这样的价格上涨与央行维持稳定价格水平的使命是相矛盾的。美联储会担心这些价格水平的上涨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美联储认为经济有些过于活跃,即经济学家通常所说的“过热”时,通常倾向于提高利率,房地产泡沫期间的确产生了这种后果。利率水平的上升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导致一个更低的价格和短期内的均衡产出。这一结果是紧缩性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


你会注意到,我们都是在短期内来讨论这两个例子的。在长期,经济体会调整以适应货币供给的变化,这只会导致整体价格水平的上升。这一事实引出美联储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同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而这两个目标在根本上经常是冲突的。


虽然货币政策通常不像财政政策那样要很长时间去落实,但美联储的行动开始产生预期影响可能也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经济的状况可能已经改变了。

 


04

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来鼓励借贷和投资支出。或者,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通过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增加总需求。


事实上,这两类措施是同时使用的。国会和奥巴马总统通过旨在支持需求的财政刺激法案。美联储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从危机前的稍高于5%降到2%。因为,即使在刺激之后,需求仍然疲弱,所以,美联储继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到2009年,经济处在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情况下。


利率接近于0,但是,经济仍然没有恢复。家庭正在努力偿还债务,所以,即使在借款成本几乎为0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消费的欲望。由于消费疲软,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


在利率已经接近于0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似乎不起作用。毕竟,美联储不能把利息降低到0以下,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打破这个僵局的处方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是按计划直接定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直接定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与常规的通过利率调整货币供给的间接方式截然不同。美联储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来完成量化宽松。目的是向经济中投放更多货币。


美联储用新印出来的美元购买了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长期政府债券,这意味着增加了1万亿美元的货币供给。美联储希望美国能避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和破裂后发生的事。


多年来,日本经济的疲软和通货紧缩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日本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1989年,房地产泡沫对经济造成威胁,日本央行试图通过加息的方式温和地抑制房价。但是作用是戏剧性的:房价较峰值水平下跌了87%。这冲击了整个经济和股票市场。在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双重崩盘的情况下,日本的损失相当于三年的GDP,这是在和平时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财富损失。


为了应对危机,政府和中央银行采用了很多用来对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传统工具。救助处于破产边缘的银行,使银行得到足够的资本以维系生存,但是这并不足以维持正常的日常贷款。这些银行被称为“僵尸银行”,虽然由于政府的持续救助,这些银行名义上是活着的,但不能在经济中扮演一个有用的角色。政府还实施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是加大在农村地区桥梁和道路建设上的支出。这种刺激依然未能改善经济状况。一些人认为项目是考虑不周的,而另一些人说资金注入停止过早以至于还没有产生真正的影响。


通过一个特别极端的措施,中央银行将利率从8%一路降到0%。但是仍然不起作用,央行说已经没有什么可用的办法了,利率已经到了“零下限”。


日本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在高房价时贷款购买房子的房主此时要通过削减开支来偿还贷款。因此,经济变得非常疲弱,引起价格下降。由此产生的通货紧缩是极其有害的。消费者攥紧他们的口袋,因为他们知道由于货币的升值他们能够在未来购买更多的产品,而这将促使价格进一步下行。


这些不利因素使日本经济20年来停滞不前。最初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最终成了“失去的岁月”。但是,一位对日本有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停滞是可以避免的。政府可以使一些僵尸银行破产、继续刺激支出和尝试其他的货币政策措施,如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


在美联储的第一阶段量化宽松结束后,经济中的货币供给保持稳定。然而,经济继续低迷,此时美联储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第二轮量化宽松大幅度地提高了货币供给量。到2011年中期,货币供应量达到3万亿美元,是进入危机时的供应水平的3倍多。


这种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是空前的。评论家认为这会引起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然而,经济停滞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给借贷带来微小的增长。


为什么会这样?由于银行不愿意借出资金导致货币乘数的崩溃,而且消费者和企业家并不感兴趣或者不能获批借贷。


量化宽松是否增加了需求,目前仍没有定论。但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是美联储的努力至少阻止了借贷的完全停滞,如果那样,将会对已经脆弱的经济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ssl

版权  © 2024 , Beacon Securities Insititute Inc.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