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本文转自搜狐首页,来源投资人说。仅作学习交流之用。转发并不表示我们完全认同其观点。读者应自行做出独立判断。]
网络链接:http://mt.sohu.com/20161023/n471043073.shtml
导读:人类极为有限的认知能力,让我们注定不可能完全科学地去判断投资这个事。尽管我们可以研究一些方法论,用“日活月活”,“客单价”,“转化率”,“留存率”等等数据做一些模型,作为投资科学的参考,但更多的因素,我们目前还无法数据化,但是他们又特别关键。 这些因素更适合很艺术的抽离成一些“理念”,很朴实,但也很有效,这种理念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比逻辑分析更快的东西——那就是直觉。
有一本风靡美国的畅销书——Malcolm Gladwell的”Blink”,说的正是人们看到一件事后的最初那两秒所所做出的反应,也就是直觉,在压力大、需要快速决策时,直觉起着关键作用。 就连投资,也有不少人认为发挥直觉的作用是做投资的最高境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要靠直觉?
为什么投资需要靠直觉?
最近读了一本书,《智能时代》,里面有个观点很有意思。 就是这个时代,企图用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公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机械思维方法,应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同时推崇概率论的大数据思维,反而能解决掉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超出我们认知能力的问题,这种思维更有效。
成功的投资一个公司就是属于典型的远超出我们认知能力的挑战。做一个投资决策,既是科学,也靠直觉。我们把那些虽然无法看透它底层运行逻辑和深层相关性,却预感到某个规律很可能就在那里适用的感觉,称之为直觉。直觉对我们我们生活经验的大数据采样分析后的一种概率化的判断。
人工智能中,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些不太复杂的逻辑模型,和大量的相关参数,通过无数的“实例”和结果的关联性训练,来调整这些模型和参数的协作方式,不断的让算法趋于优化。如果说投资这个事也有一个终极的公式,可以保证投资无限接近百发百中,那么这个公式一定也是包含了无数相关的参数,和若干不太复杂的逻辑模型;这些参数涉及到人性,社会,科技进步,甚至大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机器学习式的思维方式,或许就是破解这个投资终极公式的最佳途径。通过不计其数的带有详尽数据的案例训练,理论上可以训练出无限接近于完美的“投资智能算法”。这也很可能将是让无数vc失业的“智能创投”的基本实现原理。
这只是理论上能实现。我们不知道何时才叫“技术成熟”,甚至都不知道这些相关的“参数”的数量级,到底会是几万个,几十万个,还是几百万个。
人类极为有限的认知能力,让我们注定不可能完全科学的去判断投资这个事。尽管我们可以研究一些方法论,用“日活月活”,“客单价”,“转化率”,“留存率”等等数据做一些模型,作为投资科学的参考,但更多的因素,我们目前还无法数据化,但是他们又特别关键。这些因素更适合很艺术的抽离成一些“理念”,很朴实,但也很有效,比如:
1、一笔投资,你是否可以做到输掉不遗憾。
假设一个创始人/团队,他做的事方向你是认可的,甚至觉得自己也有兴趣干;团队聪明勤奋,能力在你之上;合伙人的决心很大,卖房子卖车也要死磕这事;人品值得信赖,野心很大,从未盘算过两年就倒手卖掉,也没兴趣成天惦记着怎么把投资款挪到自己口袋里。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或团队,投资人不过是投上了一笔钱,但创业者赔上的是生命。那不是你在成就他,而是他在成就你。
2、如果条件允许,你是否甘心当配角的辅佐创始人?
如果这都说服不了自己,那最好期望值不要太高。每个人的三十几岁,都只能用一种方式度过。你内心的选择,很能说明问题。
3、既然风投的每一个项目,大获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对于每一笔投资,都应该“掷地有声”,做好“一本万利”的期待。
对于任何一个投资的项目,如果成为了上帝的宠儿,那它最起码应该可以赚回整个基金的额度。对于创业者,既然需要花生命去做,当然要做对得起生命的“大”事;对于投资人,成功概率分布只是一个投资的结果状态,万不可当作可投可不投时,给自己咬牙做决定找的借口。
4、永存敬畏之心,永不疲惫的去发现真相。
对于决心投资的项目,出手前花多少时间成本都不算多,了解多么全面的信息都不为过。无论尽调,行研,对手访谈,都是为了发现真相,这才是投资人工作的真正目的。我们永远没有机会了解全部真相。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尽可能的发现我们有机会发现的所有真相(比如创始人背后的故事,对手的评价,员工的凝聚力等等),然后作为做决策的依据。可以接受公司死于天时,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悲剧的起源不是因为人事。
5、不迷信权威和过往经验。
人,都有局限性;经验,都是过去式。大环境也变了。现在创业竞争的惨烈程度空前绝后,创业是现在所有中国精英的最新潮的人生选择,加上政策扶持和遍地的投资人,现在中国已经几乎找不到需求未被满足的盲区;每家初创公司,跨出自己专注的领域半步,就是别人的地盘,马上被若干家对手绞杀。很多当年野蛮生长起来的公司,换做今天根本没有机会。除了靠谱的人干靠谱的事,现在还需要重点思考,你可以依赖的资本和资源是什么?保你“不死之身”的护身符是什么?早期不断成长所需要的短平快且犀利的收入模式是什么?寻找独角兽的方法或许也要与时俱进,以前是撒网打鱼,一网下去,把里面的皮鞋,酒瓶翻到一边,把真正的鱼取出来卖个好价钱;现在或许应该换成狙击手式的方式,先弄明白独角兽出没的环境,搞清楚他们的生活习性,架好狙击枪,瞄准,等待。他们出现时,迅速扣动扳机。
当然以上这几条,还远非全部“非科学”的理念,也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但是,在我们可以数据化一切要素之前,他们很多时候比那种强依赖于“数据”的科学方式,更为有效。尤其是早期项目,尤其是押注独角兽时。小朋友发现每次看动画片前,妈妈总是需要先拿起遥控器;于是当他们想看动画片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拿起遥控器,递给妈妈。他不需要懂妈妈到底按了哪个按钮,更不需要懂电池和红外线的工作原理。他们要的只是打开动画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关联遥控器。
这种理念是强调大数据概率论,强调事物关联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些投资理念所依赖的“直觉”,其实本质只是一种更高效的发现更多真相的手段。一个眼神,一句辩解,或许无法直接说出为什么给我们带来某种感觉,但其实这已经是我们遍历了我们已有的人生经历后,得出来的一个高概率会准确的判断,它的背后其实是海量人生经验的数据。
毕竟,发现企业和市场的真相,以史为镜,预测前程,这就是投资这件事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