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VTN 会员群以及其他小伙伴们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基本的波段交易系统。我的观点是尽管市场上不断涌现新方法以及新科技,但经过时间检验的传统思维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也是许多资深交易者长期坚持的理念。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基本思路。
基本原则
-
简单即是美
避免过多的指标、趋势线或过于细化的条件,使图表保持简洁清晰。简化的图表有助于降低误判风险,提高决策效率。多少指标合适?我的建议是除了均线之外,最多呈现两个指标即可。
-
降低噪音干扰
过多指标容易产生混乱信号,而持续关注市场新闻和社交媒体可能引发因恐慌错失或情绪交易。减少外界干扰,可以有效防止过度交易和判断失误。尽量少看新闻和网红媒体并不等于闭门造车。
-
精简股票池
建议将关注的股票数量控制在有限的优质标的内,而非大范围追踪。精心挑选的股票池能降低交易压力,提升高质量交易机会的识别率。建议用一个统一的过滤网,常年使用。
-
发挥个人优势
每位交易者都有独特的优势。应聚焦于自己擅长的交易模式——无论是波段交易、短线还是动量交易——并构建以2至3个核心策略为主的交易手册,严格执行才能实现稳定盈利。
-
重视时间框架
不同的时间框架在策略中各有侧重:
- 周线图: 用于识别中期趋势、支撑与阻力,适合中线操作。
- 日线图: 适用于波段交易,持仓数日至一周以上,兼顾风险与收益。
- 5至15分钟图: 适合日内交易,持仓时间从30分钟到4小时不等。
- 1至3分钟图: 用于超短线交易,捕捉快速价格波动。
-
策略与市场条件的匹配
没有一种策略可以适应所有市场环境。需要根据市场条件灵活调整,避免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勉强操作。专注于符合当前市场特性的策略,往往能带来更稳定、重复性更高的收益。
仓位控制与风险管理
有效的仓位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不必拘泥于固定数量的等权重仓位,而应根据个股波动性进行动态仓位调整:
- a)基于风险的仓位调整: 确保每笔交易的最大亏损不超过账户总值的1-2%。
- b)考虑波动性: 高波动性的股票应适当降低仓位,低波动性股票则可适度加大配置,从而保持整体风险的均衡。
- c)动态调整: 根据市场情况和个股波动性定期重新评估仓位,以确保风险控制始终得当。
核心要点总结
- 保持简单
- 降低噪音
- 精简股票池
- 发挥个人优势
- 重视时间框架
- 匹配市场条件
- 实施基于风险的仓位管理
以上是大体的规则,具体的策略实施是下一步:
我借鉴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这里提供几种经过验证的策略示例,旨在帮助交易者提炼出持久有效的交易优势,这些策略也是VTN 会员群里反复使用的策略,因此用了一些特殊的符号来代表。
-
FK8策略 – 动量突破买入
- 适用情境: 适用于突破行情。
- 操作方法: 在突破后首次回调时买入,抓住持续动量带来的盈利机会。
-
T2R策略 – 价值区回调
- 适用情境: 针对强势股票回调至预定价值区。
- 核心理念: 在不盲目追逐动能的前提下,捕捉回调中的战略性买点。
-
TAR策略 – 均值回归
- 适用情境: 针对股价偏离内在价值后趋向回归的情形。
- 操作要求: 清晰区分短暂反弹与结构性逆转,确保仅在真正的反转环境下执行。
-
再进场(Re-entry)策略
即使是再精确的入场策略也可能因短期波动而被洗出局。完善的再进场策略能在适当时机重新入市,确保不会错过整体行情的最大潜力。
最后总结
上面所说的策略和思维,源自VTN会员群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与验证的经验。虽然市场上不断涌现新的交易方法,但经过多年市场沉淀的经典理念始终具有独到的优势。交易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根据个人特点和风险偏好不断调整和完善。严格遵循仓位管理原则,确保每笔交易的风险控制在账户总值1-2%的范围内,是稳健交易的关键。
这一框架为您提供了构建个性化交易策略的坚实基础,既尊重经过验证的传统方法,又允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